本周为教学周第14星期二

旧版网站 处长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精品课程 -> 在线开放课程(MOOC) -> 正文

视觉素养导论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0-05-15 浏览次数:

随着人类语言的进化,图像和文字,成为人类关于世界的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出现,使视觉信息激增泛滥,更加强化了人们对视觉感官的依赖。视觉化思维日益成为现代人把握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直观地思考所呈现图像的能力已成为一种关键技能。

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开展青少年视觉素养教育,至今视觉素养培养的理念已经深入青少年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而在国内,视觉素养教育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在许多地方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按照视觉素养教育的层次高低,分为视觉学习、视觉交流和视觉思考三个层次。视觉学习是层次最低的要求,要求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视觉现象的真正所要阐述的意义。视觉交流不仅要求学习者读懂视觉现象,并且要求学习者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够使用视觉符号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视觉思考是视觉素养教育的最高目标,要求学习者可以使用视觉符号去思考问题。我国当前的视觉素养教育主要集中在较低的第一层次,大部分人习惯于用文字文本记录所看见和了解的事物,然后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形成了用文字文本思考的习惯。

常规的视觉素养教育更多地依赖于语言文字的描述,这使大多数人在欣赏视觉文本时,被图形图像的文化差异、历史背景、创作年代、归属流派等文字信息所围绕和困扰,却忽视了图像自身的形式结构以及更为重要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意义。

本门课程尝试建立全新的视觉素养教育,走出用文字文本思考的习惯,以全新的视角面对人类创造的图形图像,在淡化视觉文本的相关知识背景的情况下,通过对其进行形式规律的有序排列,概括人类视觉图式规律的基本范式,帮助大家解除视觉困惑,提高视觉信息处理能力和视觉思考能力,开启一扇从新的角度进入审思视觉文本的大门。

同时,要突破我国在视觉素养教育方面低层次徘徊的困境,必须要解决视觉思考这一难题,激发学习者的创造能力,协助学习者发挥创造潜能及应用其想象力以突破思考空间,培养高度的视觉空间智能。这样的视觉素养教育不仅培养学生对视觉文本的解读能力,例如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等形式美要素,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批判的看待视觉文本的信息,多一种视角看待大众传媒,获取生活的基本技巧,同时更提供思考的机会,激发其创意思维。除了借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讲授中贯彻精讲多看,密切结合视觉文本实例安排教学,尽量将文字转换成图画呈现;还通过提供较方便的网络环境,使学生能获得大量的视觉文本资源和素材;同时课后可以借助美术馆、博物院等社会力量,利用艺术图像启迪视觉思考教育。

本门课程尝试在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以交叉、多元化、多样化的学术团队集中方式,从思维观念、意识形态、表达手段、艺术介质、艺术发展史、学校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研究视觉素质能力的提高,并加强研究环节的链接与整合,将理论提炼、信息收集、专业调研、设计表达、讨论讲评、材料选择、作品制作等方面构成综合与多样的研究理路与方法。结合美学、艺术理论、美育方面的专业理论和案例,从视觉形式着手研究图像文本的基本语义及语法,打造最基础而又最宽广的视觉素养教育和训练,力图超越各专业间的局限,加强现代视觉素养思维方式的研究及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将视觉素养教育作为一种立足于21世纪的思维方法和训练模式。

阿尔文・托夫勒在他的未来学著作《第三次浪潮》中就曾指出:人类社会正在孕育三种文盲:文字文化文盲、计算机文化文盲和视觉文化文盲。扫除视觉文化文盲的根本途径就是使国民具备视觉素养。

课程目标:

视觉素养涉及范围广泛,不仅包括能够“查找、阅读、理解”视觉图像的内容,对图像的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更包括有效地“表达和创造”视觉图像的能力,是一种集理解、使用、表达、创造视觉信息为一体的综合能力。视觉素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视觉评价能力,通过教育指导他们正确、合理地理解、积极地运用大众传播媒资源,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完善知识。

课程设计原则: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当代人类的学习经验与阅读习惯由基于印刷文本的阅读逐渐转变为基于视觉图像的解读。视觉素养就是人们正确识别、理解、运用、创造、享受视觉材料,同时整合其他视觉经验发展出的一组视觉能力。《视觉素养导论》对“视觉”的一系列现象、行为、活动进行深度的、全方位的扫描,进行多维度的比较分析,为其排列系谱、构建秩序,并探究其内部结构与学理根基,使人们能够清晰地阅读其景观。

课程链接:http://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2050547#courseDesign

上一篇:高等数学

下一篇:无机与分析化学